新葡京娱乐城

学院要闻

学院要闻
新葡京娱乐城 师生赴许昌、驻马店等地开展科技服务

发布时间 :2023-08-08点击量:

本网讯(通讯员 郑光)为了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“头雁”项目工作,提升新葡京娱乐城 在乡村振兴中的科技服务能力,新葡京娱乐城 教师“头雁”项目专家指导团导师汪强副教授,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郑光副教授,带领研究生、本科生到驻马店、许昌、漯河等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,帮助我省“头雁”学员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。

8月3日上午,服务团一行来到“头雁”学员基地许昌市瑞盛种植农场,农场总经理“头雁”学员齐晓丽介绍了农场的主要种植作物、农场规模、生产效益、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等情况,并就农场发展中遇到的行情不稳定、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。

新葡京娱乐城

新葡京娱乐城

图1 与“头雁”交流新型销售渠道构建 图2 与“头雁”学员交流产业发展技术难题

服务团一行针对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:一是合理选择作物品种,科学种植,引进更多的种植技术来推动产业发展。河南农业大学“头雁”专家指导团有来自多个学科、不同专业、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,可以为农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二是依靠产品的溯源体系,构建多元销售渠道。汪强副教授具体介绍了团队研发的“村视乡音”物联网电商平台、“农乡视联”可视化溯源信息服务平台等相关内容,通过平台的技术服务,消费者用微信扫一扫产品上的溯源标签,就可以直接溯源到产品来源于哪一个基地、哪一家农户,并可直接查看产品的生产监控及物联网监测的生产环境,同时可一键下单购买,产品可从田间地头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中,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搭建桥梁。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基地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。结合不同作物、不同品种的灾害类别,建立灾害预警、防御的常态化机制,河南农业大学“头雁”专家指导团可为农场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。

新葡京娱乐城

新葡京娱乐城

图3 参观农资车间 图4 参观胡萝卜种植基地

随后,汪强副教授一行参观了农场的农机车间、胡萝卜种植基地,听取了胡萝卜的种植情况和销售情况,汪强老师指出要因地制宜,选育出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宜、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品种类型;建议在种植过程中配置物联网设备,提供大气环境、土壤环境等基地生产的环境监测数据,监测分析作物生长情况,用科学的方法实时调整耕作管理措施。

8月3日下午,指导团一行来到“头雁”学员基地漯河市宏羽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帮扶指导,合作社农场总经理、头雁学员周银超介绍了合作社的养殖规模、养殖效益、种养一体化生产方式,以及在创新创业中获得的重要成绩和荣誉。服务团一行提出,合作社要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,不断引进科技成果,做好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案,制定标准化种养结合生产方案,充分吸纳专业优秀人才,同时可引入河南农业大学可视化溯源服务体系,进一步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。

新葡京娱乐城

新葡京娱乐城

图5 在“头雁”学员公司合影 图6与“头雁”学员探讨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前景

8月4日,汪强一行来到 “头雁”学员基地上蔡县众合种植专业合作社、福祥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。

在众合种植专业合作社,“头雁”学员李凯威介绍了合作社的生产合作方式、经营模式、发展理念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带动产业发展等情况。汪强老师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“村视乡音”物联网电商平台、“农乡视联”可视化溯源信息服务平台等技术服务方式,希望能够为合作社引入该科技成果,为合作社的葡萄种植等农业生产提供环境监测服务,为合作社的产品销售构建可视化物联网电商销售渠道。

新葡京娱乐城

新葡京娱乐城

图7 在“头雁”学员合作社合影 图8与“头雁”学员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

新葡京娱乐城

新葡京娱乐城

图9 与“头雁”学员交流物联网电商的优势 图10 与“头雁”学员交流生态农业发展前景

在福祥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,“头雁”学员、福祥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总经理、大学生村官李敏详细介绍了合作社发展情况、发展规模、获得的成绩,以及自己的创业经历、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等心得体会。汪强老师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“村视乡音”物联网电商平台在科技服务中的应用情况,及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产销对接的桥梁作用,并希望把该技术应用到合作社的产品销售中,为合作社销售渠道构建提供技术支持。

新葡京娱乐城

新葡京娱乐城

图11 在“头雁”学员合作社合影 图12介绍河南农业大学物联网电商的技术服务模式

新葡京娱乐城

新葡京娱乐城

图13 参观“头雁”学员合作社包装车间 图14指导可视化溯源技术应用方案

近年来,新葡京娱乐城 师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,不断开展技术创新,提升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,围绕河南农业大学“百名教授、千名学生、服务万村”专项行动、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专项、大学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等活动,将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、社会服务有机结合,探索了形式多样的产教融合、产学研一体化等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模式。

编辑:郑光;签审:蔡镔;签发责任人:苏楠